走进母校档案馆

——南通师范1975届校友毕业50周年团聚会

作者:来源:党政办公室(外事办)发布时间:2025-05-19浏览次数:10

校友的肯定与认可,是对母校档案管理工作成效的最高褒奖,这不仅体现了我校综合档案室保存历史、服务师生的重要价值,更承载着校友与母校间历久弥新的情感联结。

近日,南通师范1975届高中同学举行了毕业50周年团聚会。为了筹备这次聚会,去年江泓、周贤伟等校友两度回到母校档案室,我们热情接待,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查阅他们初中和高中时的学籍档案供翻拍照片,老先生们在拍照的时候看到青少年时的自己和同学激动不已,感慨万千,对他们学籍档案保存完整和清晰赞叹不已。周贤伟校友产生灵感,创作了一首诗朗诵《走进母校档案馆》,诗中通过对档案内容的描述和由档案勾起的回忆,再现了当年校园生活中的许多难忘场景。

聚会结束后,周贤伟校友和张娟科长联系,把这首诗朗诵原文和视频发给我们,同时感谢母校对他们活动的大力支持。在此,我们衷心感谢校友对学校档案工作的认可和信任。大家的支持是对档案人默默坚守与辛勤付出的理解,更是我们前行的动力;大家的支持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,也更坚定了守护校史、服务师生的决心。



      

走进母校档案馆

(配乐诗朗诵)

     (朗诵基调:深沉、舒缓、略带活泼)

表演者:2班周贤伟、4班周建云

创作者:周贤伟

创作时间:20252

男:走进母校档案馆,

我们带着兴奋和期盼,

查找当年的学生照,

看看少年时期的我们是啥模样。

女:走进母校档案馆,

打开那珍藏了半个世纪的班级档案,

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,

是一张全班同学的大名单。

男:这个名单它不简单,

是用蜡纸在钢板上刻写后油印而成,

历经五十多个春秋和冬夏,

依然清晰完整没有改变原样。

女:再往下看是入学登记表一张张,

记载着学生的姓名、民族和籍贯,

还有家庭住址以及家庭成员,

但那时还没有家长的联系电话号码。

男:表格里还有各学期的评语一行行,

优点/班主任老师直接夸,

缺点/班主任老师提希望,

鼓励大家戒骄戒躁健康成长!

女:表格中最最珍贵的是黑白肖像照,

它记录了我们当年真实的模样,

要不是学校老师催得紧,

家长还舍不得花钱让孩子去照相。

男:照相馆师傅的技术不一般,

先整理好孩子的衣领和头发,

然后按下快门——咔嚓,

童叟无欺/生人熟人都一样。

女:我们把少时的照片细端详,

有的萌、有的俊、有的俏,

也有说自己的模样有点傻,

哈哈,这就是我们清纯而可爱的形象!

男:档案的最后是各学期的成绩表,

记载着大家各门功课的优和良,

那些年考试成绩不重要,

关键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。

女:走进母校档案馆,

勾起我们遥远的记忆和回想,

当年母校坐落在新城桥南边的段家坝,

高中部教室位于碧波荡漾的南濠河畔。

男:一至四班自东向西坐北朝南,

教室南边有青翠的梧桐树一行,

还有单杠、吊环、爬绳、爬杆,

前面是操场、琴房和大礼堂。

女:高中学习两年半,

我们在这里读书锻炼逐步成长,

老师的教导指明方向,

帮助我们树立远大抱负走四方。

男:上课时教室里书声琅琅,

数学难题解到关键的地方,

老师总喜欢强调一句:问题就是说——

走神的同学立马竖起耳朵专心听讲。

女:课堂上布置的作业不算多,

早点完成就可以去玩耍,

遇到不会做的难题怎么办?

就请功课好的同学帮帮忙。

男:下了课操场上生龙活虎热闹非凡,

有的跳绳、踢毽子、打乒乓,

有的投篮、翻单杠、吊吊环,

还有厉害的同学攀上了爬杆的最顶端。

女:体育好苗进了市里的少年体校,

文艺好苗进了市里的“小红花”,

节日里书画作品贴满了一大面墙,

让喜爱书画的同学受到熏陶和滋养。

男:校外活动丰富多样,

又看电影又看戏,

忘不了京剧《智取威虎山》的威武雄壮,

忘不了电影《卖花姑娘》让人热泪流淌。

女:学工学农又学军,

长途跋涉到东方红农场,

凌晨四点军号响,

十分钟内背好行装奔向操场。

男:同学互助/人人都有一副热心肠,

奇怪的是当年男女生之间不说话,

朦胧的情感无法用言语表达,

复杂的想法只能意会不能声张。

女:走进母校档案馆,

我们深感档案的神奇与伟大,

虽然档案本身默默无闻,

但它却有一股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!

男:走进母校档案馆,

如今母校通师日新月异大变样,

一百二十三年的建校史,

英才辈出成就斐然享誉华夏。

女:如今母校已迁入开发区,

校园里新盖的楼房一幢幢,

办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大改善,

我们衷心祝愿母校的明天更辉煌!

合:更辉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