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友的肯定与认可,是对母校档案管理工作成效的最高褒奖,这不仅体现了我校综合档案室保存历史、服务师生的重要价值,更承载着校友与母校间历久弥新的情感联结。
近日,南通师范1975届高中同学举行了毕业50周年团聚会。为了筹备这次聚会,去年江泓、周贤伟等校友两度回到母校档案室,我们热情接待,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查阅他们初中和高中时的学籍档案供翻拍照片,老先生们在拍照的时候看到青少年时的自己和同学激动不已,感慨万千,对他们学籍档案保存完整和清晰赞叹不已。周贤伟校友产生灵感,创作了一首诗朗诵《走进母校档案馆》,诗中通过对档案内容的描述和由档案勾起的回忆,再现了当年校园生活中的许多难忘场景。
聚会结束后,周贤伟校友和张娟科长联系,把这首诗朗诵原文和视频发给我们,同时感谢母校对他们活动的大力支持。在此,我们衷心感谢校友对学校档案工作的认可和信任。大家的支持是对档案人默默坚守与辛勤付出的理解,更是我们前行的动力;大家的支持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,也更坚定了守护校史、服务师生的决心。
附
走进母校档案馆
(配乐诗朗诵)
(朗诵基调:深沉、舒缓、略带活泼)
表演者:2班周贤伟、4班周建云
创作者:周贤伟
创作时间:2025年2月
男:走进母校档案馆,
我们带着兴奋和期盼,
查找当年的学生照,
看看少年时期的我们是啥模样。
女:走进母校档案馆,
打开那珍藏了半个世纪的班级档案,
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,
是一张全班同学的大名单。
男:这个名单它不简单,
是用蜡纸在钢板上刻写后油印而成,
历经五十多个春秋和冬夏,
依然清晰完整没有改变原样。
女:再往下看是入学登记表一张张,
记载着学生的姓名、民族和籍贯,
还有家庭住址以及家庭成员,
但那时还没有家长的联系电话号码。
男:表格里还有各学期的评语一行行,
优点/班主任老师直接夸,
缺点/班主任老师提希望,
鼓励大家戒骄戒躁健康成长!
女:表格中最最珍贵的是黑白肖像照,
它记录了我们当年真实的模样,
要不是学校老师催得紧,
家长还舍不得花钱让孩子去照相。
男:照相馆师傅的技术不一般,
先整理好孩子的衣领和头发,
然后按下快门——咔嚓,
童叟无欺/生人熟人都一样。
女:我们把少时的照片细端详,
有的萌、有的俊、有的俏,
也有说自己的模样有点傻,
哈哈,这就是我们清纯而可爱的形象!
男:档案的最后是各学期的成绩表,
记载着大家各门功课的优和良,
那些年考试成绩不重要,
关键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。
女:走进母校档案馆,
勾起我们遥远的记忆和回想,
当年母校坐落在新城桥南边的段家坝,
高中部教室位于碧波荡漾的南濠河畔。
男:一至四班自东向西坐北朝南,
教室南边有青翠的梧桐树一行,
还有单杠、吊环、爬绳、爬杆,
前面是操场、琴房和大礼堂。
女:高中学习两年半,
我们在这里读书锻炼逐步成长,
老师的教导指明方向,
帮助我们树立远大抱负走四方。
男:上课时教室里书声琅琅,
数学难题解到关键的地方,
老师总喜欢强调一句:问题就是说——
走神的同学立马竖起耳朵专心听讲。
女:课堂上布置的作业不算多,
早点完成就可以去玩耍,
遇到不会做的难题怎么办?
就请功课好的同学帮帮忙。
男:下了课操场上生龙活虎热闹非凡,
有的跳绳、踢毽子、打乒乓,
有的投篮、翻单杠、吊吊环,
还有厉害的同学攀上了爬杆的最顶端。
女:体育好苗进了市里的少年体校,
文艺好苗进了市里的“小红花”,
节日里书画作品贴满了一大面墙,
让喜爱书画的同学受到熏陶和滋养。
男:校外活动丰富多样,
又看电影又看戏,
忘不了京剧《智取威虎山》的威武雄壮,
忘不了电影《卖花姑娘》让人热泪流淌。
女:学工学农又学军,
长途跋涉到东方红农场,
凌晨四点军号响,
十分钟内背好行装奔向操场。
男:同学互助/人人都有一副热心肠,
奇怪的是当年男女生之间不说话,
朦胧的情感无法用言语表达,
复杂的想法只能意会不能声张。
女:走进母校档案馆,
我们深感档案的神奇与伟大,
虽然档案本身默默无闻,
但它却有一股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!
男:走进母校档案馆,
如今母校通师日新月异大变样,
一百二十三年的建校史,
英才辈出成就斐然享誉华夏。
女:如今母校已迁入开发区,
校园里新盖的楼房一幢幢,
办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大改善,
我们衷心祝愿母校的明天更辉煌!
合:更辉煌!